“媽媽我想你呀!”“兒呀,總算盼到你啦!”12月15日,“國家的孩子”、祖籍泰州的內蒙古鄂爾多斯市市民杜新華在時隔60多年后,再次與母親重逢,相擁而泣。
640 (1).webp (31).png (1.27 MB, 下載次數(shù): 26)
下載附件
2024-12-16 08:50 上傳
杜新華今年68歲,他的老母親今年88歲。20世紀60年代初,在黨和政府關懷下,3000多名孤幼兒從上海、江蘇等地被送到內蒙古自治區(qū),在草原牧民撫養(yǎng)下長大,寫就了“三千孤兒入內蒙”的一段歷史,他們因此被稱為“國家的孩子”。
640 (2).webp (3).png (1.11 MB, 下載次數(shù): 21)
下載附件
2024-12-16 08:50 上傳
作為其中的一員,杜新華從上海兒童福利院被送往遙遠的內蒙古,跨越了大半個中國,置身于廣袤無垠的大草原。最終,他被一對善良的內蒙古夫婦收養(yǎng),他們把他從鄂爾多斯的保育院帶回了達拉特旗的家中。在養(yǎng)父母的精心照顧下,杜新華長大成人,后來到政府部門工作,直至退休。 年近七旬,杜新華“人生當知來處”的愿望愈發(fā)強烈!梆B(yǎng)父母在世的時候對我很好,養(yǎng)父母去世后,我覺得有點孤單,于是開始尋親!倍判氯A說。 時隔數(shù)十年,茫茫人海,尋親無異于大海撈針。2022年初,杜新華在女兒杜紅梅幫助下,對接了江陰尋親志愿者協(xié)會。得知國家部署了“團圓行動”,可以利用大數(shù)據(jù)平臺助力失散親人圓夢,這讓杜紅梅和父親增添了尋親成功的希望。2024年8月17日,吳霞再次給杜紅梅留言,告訴她國家“團圓行動”數(shù)據(jù)庫已升級,對男性尋親者的匹配成功率顯著提升且服務免費。于是,杜紅梅協(xié)助父親杜新華完成了血樣的再次采集。
640 (3).webp.png (1.02 MB, 下載次數(shù): 45)
下載附件
2024-12-16 08:50 上傳
2024年8月24日,江陰尋親志愿者協(xié)會工作人員吳霞把杜先生的樣本郵寄給警方。得益于公安部組織開展的團圓行動以及持續(xù)完善的DNA大數(shù)據(jù)庫,在警方和志愿者的努力下,了解到杜新華的祖籍為江蘇省泰州市醫(yī)藥高新區(qū)(高港區(qū))野徐鎮(zhèn),系彭姓。仲聯(lián)社區(qū)黨總支副書記彭祥將杜先生的尋親帖子發(fā)在彭家家族群里。經過反復排查、核實,找到了杜新華的叔叔。 順著這條線索,11月22日,杜新華與上海市的周玉明DNA比對成功,確認為母子關系。杜新華出生于上海,兄弟4人,他排行老二,由于當時生活極其困難,在他三歲時,家人將他送往上海孤兒院。 后來生活條件改善了,家人前往孤兒院打聽,得知孩子已被送往內蒙古,具體地點據(jù)說是鄂爾多斯。家人想去找兒子,但由于當時條件所限,一直未能如愿。 “感謝警方和熱心志愿者讓我圓了尋親夢!不是大家合力相助,也許我有生之年再也見不到母親了!倍判氯A感慨萬分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