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本帖最后由 天天泰州值班 于 2024-4-2 08:42 編輯
【幸福泰州】煙火人間|第二期
“有一種幸福,叫泰州!睘槿娉尸F(xiàn)“幸福泰州”的美好圖景,我們深入探索這座城市的肌理,特別策劃了“煙火人間”“食光正好”“風(fēng)行水上”“花樣年華”四大專題,旨在宣傳好泰州的幸福色彩和底蘊(yùn),展示泰州溫度、泰州魅力、泰州活力。
在城東小學(xué)迎春路校區(qū)對面有個不起眼的小巷子,巷子原名“尤家巷”,因尤姓族居于此得名,今因近打靶場,故更名“靶場巷”。巷子不長,還有點窄,寧靜的小巷中帶著一點點喧囂,它既有歷史的沉淀,但又從來不缺青春朝氣。
22.jpg (642.7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8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泰州的早茶江湖,臥虎藏龍。望海樓酒店,在靶場巷一扎根就是二十幾年。
12.jpg (804.5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7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在裝修風(fēng)格上,這家店的老板很有想法,傳統(tǒng)的飛檐、木質(zhì)格紋門窗、懸掛于門楣之上的酒樓匾額……別致富貴的門頭和周圍的居民樓格格不入。一進(jìn)門,除了顯眼的菜單,就是各種獎項牌匾。
17.jpg (555.95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7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40.jpg (314.57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4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1 上傳
41.jpg (441.47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8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1 上傳
10.jpg (1.06 MB, 下載次數(shù): 11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聽老板說,他家聘請的白案師傅都是知名早茶店退休下來的,許多面點都是現(xiàn)點現(xiàn)做。在七、八點,店里的座位都被老泰州們占得滿滿當(dāng)當(dāng),走的時候還不忘打包兩、三盒包子回家。
6.jpg (534.7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9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24.jpg (696.1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6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2.jpg (548.66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5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這里有百吃不厭的燙干絲,頂頂大名的蟹黃加蟹包,還有泰州獨一份的烏龍子母餛飩,都令人垂涎三尺。
11.jpg (446.9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4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3.jpg (429.69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5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本店必點招牌菜“烏龍子母餛飩”,烏龍指的是烏魚,子母代表著“魚圓”和“魚片”。老板拍拍胸脯夸下?冢骸盀豸~片絕對新鮮,都是精挑細(xì)選出來的,一根刺都沒有!”隨便夾起一塊魚肉,也是雪白大塊的,甩起來彈韌非常。
7.jpg (479.2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4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8.jpg (434.97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7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魚圓也是興化水氽魚圓,圓滑飽滿、鮮嫩味美,口感細(xì)膩松彈。而這魚湯的做法更是甚為考究,每日凌晨四點,廚房的仲師傅便準(zhǔn)時抵達(dá)店里,開始精心熬制魚湯。選用鯽魚及多種魚骨,經(jīng)過蔥、姜的蝙炒提香,再以大火慢熬,直至湯汁濃郁。那細(xì)嫩滑口的小餛飩與這醇厚鮮美的魚湯相搭配,只需一個字來形容——鮮!
42.jpg (229.97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6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1 上傳
39.jpg (238.6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4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1 上傳
在春日里,誰能拒絕這一口時令美味呢?春上新的野菜小籠包也很新鮮,趁著熱乎,一口咬下去,盡管被燙得嘶哈嘶哈,但也不影響湯汁在口中爆開,滿嘴鮮香。
5.jpg (357.7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7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蟹黃小籠湯包的蟹黃和蟹肉都是費(fèi)心挑選的,攤皮取餡,旋轉(zhuǎn)捏褶,大約19褶封口,玲瓏可愛的小籠包挨個排在籠屜上。
9.jpg (521.35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7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蒸籠蓋子一揭開,裊裊熱汽立馬竄了出來,一只只蟹黃包玲瓏剔透。在薄如蟬翼的包子皮上輕輕咬一小口,充盈的醬汁在口腔里彌漫開來,等湯汁吸得差不多,直接咬上一大口,飽滿緊實的蟹黃肉餡,唇齒間被一股鮮甜縈繞,很是滿足。
32.jpg (306.3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7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1 上傳
14.jpg (778.87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4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在靶場巷11號,一座清代風(fēng)格的古宅臨街而立,這里就是尤式兄弟的畫舫樓。舊時,夕陽西下,登樓遙望,南山寺寶塔映入泮池,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多了一支靈動的筆端。
1.jpg (453.17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6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7 上傳
因此,這座畫舫樓被文人雅客稱為“筆穎樓”。筆穎樓隱于鬧市,人來人往,卻很少有人注意過這座老宅子。
13.jpg (528.62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7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筆穎樓始建于清咸豐元年(1850),由泰州人士尤金城、尤金鑣弟兄二人所建,成為尤氏兄弟與文人飲酒暢談的地方,畫家吳讓之曾在此寓居多時。
23.jpg (372.51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5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跨越多個歷史時期飽經(jīng)滄桑的筆穎樓,周邊環(huán)境發(fā)生了巨大改變,建筑物老化嚴(yán)重。近年來,泰州對文物的保護(hù)越來越重視,筆穎樓已經(jīng)修舊如舊,并設(shè)立了以清代著名書畫篆刻家吳讓之為主題的紀(jì)念館。
25.jpg (1.12 MB, 下載次數(shù): 4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18.jpg (1.06 MB, 下載次數(shù): 4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走進(jìn)館內(nèi),古樸的木門、青磚鋪就的地面,角角落落透著百年老宅的經(jīng)典韻味。
43.jpg (338.9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8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1 上傳
舉目仰望,二樓畫舫樓映入眼簾,遙想當(dāng)年,那扇鏤空的古窗背后還藏著一段佳話,這里曾是一座義塾,見證了學(xué)子們勤學(xué)苦讀的身影,助力他們成就學(xué)業(yè),想到這里,耳邊似乎響起了瑯瑯的讀書聲。
38.jpg (524.77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4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1 上傳
37.jpg (263.2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9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1 上傳
在下午四點多,學(xué)生們放學(xué)后熱熱鬧鬧地聚集在這里,就為了買點老束炸串解個饞。來往的車聲和孩子們談?wù)撜n間趣事的聲音,“闖入”這條靜謐的巷子,增添了滿滿的青春氣息。
20.jpg (1.02 MB, 下載次數(shù): 6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老束炸串沒有精致講究的裝修,也沒有闊氣豪華的門面,但深受學(xué)生們的喜歡。
26.jpg (537.12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4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31.jpg (309.2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5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1 上傳
炸年糕、炸肉串、炸土豆……配上甜面醬、辣椒面,入口的時候醬汁混合著熱乎乎的串,軟中還保留著脆,甜辣的滋味從口腔一直彌漫到胃里,誰還會在乎剛剛雄心壯志立下的減肥flag。
28.jpg (448.1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5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1 上傳
29.jpg (389.46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7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1 上傳
過往行人也被旁邊曹阿姨的油餅香氣所吸引,不斷地撩撥著味蕾。阿姨手法老練,從抓面到下鍋,動作一氣呵成,手法快的像開了倍速,無論看幾次還是震撼于餅居然是用手拍開搟薄的。
27.jpg (330.26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6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30.jpg (379.77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3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1 上傳
油餅內(nèi)里的餡料有葷有素,另外還可以加火腿腸和雞蛋,最后撒上孜然胡椒粉。顧不上放涼就大口吃起來,表皮又酥又脆,內(nèi)囊既糯又軟,嚼起來咸辣交織,滿口留香。
36.jpg (324.57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8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1 上傳
35.jpg (273.15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12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1 上傳
這里居住的老人較多,他們習(xí)慣了這里的一切,老店、老友、老地方。
33.jpg (487.36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8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1 上傳
暖暖的春日陽光之下,菜販們賣著新鮮的蔬菜,忙碌地?fù)癫,?jīng)營著小本生意;縫補(bǔ)匠則專注于手上的活計,縫補(bǔ)攤上擺放著一臺有年代感的縫紉機(jī)和一輛裝滿縫紉工具的小拖車;在向陽的墻根處,老人們一邊曬太陽一邊聊天,一下午就這么悠悠而過。
在靶場巷,我看見了生活最簡單的縮影。清晨,這里充滿喧囂與繁忙;午后陽光斜照,又顯得寧靜而悠長;到了傍晚,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肆意的輕松。一個小世界,一些原始的生活方式,以一種低調(diào)姿態(tài)在這里悄然生長。
|
-
21.jpg
(809.24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8)
下載附件
2024-4-1 08:40 上傳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