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木同志本姓楊,原名楊本駒。 1927年12月出生于興化城東門外。
1948年7月在上海復旦大學求學期間,參加進步學生運動。1948年后,先后在河北、山西等地任記者。
1969年11月起,先后任中央組織宣傳組組織聯絡員,中組部調研室負責人。
1984年,任國務院黨組成員,國務院秘書長助理。
1988年9月,任國務院研究室主任,政協(xié)八屆全國常委,1986年至1992年10月,兼任國務院發(fā)言人,在“”事件中,他為黨分憂,為國解難,作出了積極貢獻!
2000年6月離休,2018年12月19日在北京病逝,享年91歲。
袁木同志生前,兩次與我通了電話。
第一次,袁木同志打電話給我。
當年,興化市政府在北京還未設辦事處,我們南京辦事處聘用鄧桂勇的小姨子兼任北京聯絡員,方便同北京方面聯系工作。
市領導派我去北京,聯系興化藉在京人士,籌備邀請他們參加泰州市、興化市的鄉(xiāng)賢會議。
邀請對象,有地方處以上干部,部隊正團職以上干部,知識界職稱正高職以上的興化藉人士。
根據這個精神,我在建議邀請名單上,第一個寫上袁木同志的大名。
市主要領導在審閱名單時,認為這次活動,泰州市不打算邀請袁木同志,興化市也就不能邀請他。
泰州市、興化市鄉(xiāng)賢會召開前夕,我們泰州市、興化市籌會人員,提前住到北京科技會堂賓館。
一天晚上九時許,我正和興化經協(xié)委辦公室主任徐光明同志看電視,賓館房間的座機電話鈴響了。
我接過話筒,傳來帶有興化方言的普通話,引起我的警覺。
我非常禮貌地問:“請問哪里。
“國務院”,來電那頭回答。
“請問國務院哪個部門?”
“研究室!
“請問你是誰?”
“我是袁木。”
我十分尊敬地回話:“你是袁主任!”
“是的。你是興化市政府辦公室的徐主任嗎?”
“袁主任,我叫徐紹武,我不是市政府辦公室的,是經濟協(xié)作辦公室的,是具體負責這次鄉(xiāng)賢會的辦事人員!
“好嗎,反正都是徐主任嗎!”
接著袁主任很客氣地說:“徐主任,請你向參會市領導打招呼,你們開鄉(xiāng)賢會期間,正巧我去日本訪問,如實在要請我參加,就讓我兒子代表我參加吧。我兒子楊曉南,時任天津警備區(qū)政治部主任,大校軍銜。”
我忙不迭地回答:“知道了,謝謝你對家鄉(xiāng)的關心!”
接過電話后,我即和徐光明同志向解飲功和許國增副市長匯報,兩位副市長即向泰州市主要領導匯報。
求得共識后,兩位副市長帶上邀請書和土特產,連晚趕到木樨地袁木寓所拜望(科技會堂賓館離袁木寓所不遠)。
興化市鄉(xiāng)賢會如期舉行,袁木同志的兒子楊曉南大校應邀參會,作了熱情洋溢的講話。
第二次,我打電話給袁木同志。
當年,興化市文化館建館六十周年,我?guī)椭庉嫛俺薄奔o念冊,想請袁木老領導為紀念冊提辭,寫信給袁主任,因地名不實,未見回復。
我本著試試看的心情,在館長龔建新辦公室里,用座機冒昩打電話給袁木同志。
電話很快打通了,我向他介紹了興化市文化館建館六十周年,準備編輯“楚水潮”紀念冊,請袁老為紀念冊提辭。
袁主任一開始謙虛推讓,經我一再宣傳重要性和必要性,他才答應提筆。
當我提出次日登機去京到他家取墨寶時,袁老聽后很理解基層的甘苦和交通的不便。
他說:“文化部門財力困難,這點小事不要專門來京,我寫好寄來則可!”
隔了一個星期,袁老的墨寶寄到了興化市文化館。
袁老很認真,寫了兩份墨寶。
一份寫“發(fā)展先進文化,建設小康社會”。
一份寫”人民群眾是創(chuàng)造人類歷史和文化的根本動力”。
這是興化藉老前輩對故鄉(xiāng)人民的厚愛和期望,也為我們指明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!
(徐紹文編輯整理)
附圖一、袁木同志像
附圖二、袁木同志題詞
1695120516095906_186.jpg (13.95 KB, 下載次數: 40)
下載附件
2023-9-19 18:48 上傳
1695120516098206_418.jpg (46.51 KB, 下載次數: 33)
下載附件
2023-9-19 18:48 上傳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