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
連日來,姜堰區(qū)婁莊鎮(zhèn)三聯(lián)村78歲的村民劉朋壽家格外熱鬧,慕名前來欣賞清代“房產(chǎn)證”的村民絡(luò)繹不絕。
劉朋壽獨自居住在古宅,一直珍藏著祖輩留下的石碑,逢年過節(jié)祭祀磕拜。劉朋壽回憶,聽其父親講,這塊石碑一直豎放在劉氏家祠。上世紀六十年代初,位于姜堰城區(qū)的劉氏家祠拆遷,父親和另一位村民抬著200多斤重的石碑,走了10多公里,移至劉舍村。2000年,劉舍村與新盟村、楝樹村合并為三聯(lián)村。父親多次告訴他,當年劉氏家祠修建時,至完工還缺點尾款,是他的祖父劉耀仁獻出了七擔稻,工程方得以完工。正是因為此碑有祖父的名諱,所以他和父親格外珍惜此碑,專門安置在家神柜的左側(cè),供奉香火,所以此碑保存完好。父親臨終前囑咐他,一定要保存好這塊石碑。
微信圖片_20220526085033.jpg (156.18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2)
下載附件
2022-5-26 08:47 上傳
拓印好的碑文清晰雋秀。錢宏斌 攝
這是一塊清朝官府的告示碑,碑高107.5厘米、寬56厘米、厚7.5厘米,立于宣統(tǒng)二年(1910),主要內(nèi)容是向當?shù)卮迕窀媸,明確本地劉氏家祠的產(chǎn)權(quán),可以說是一件清朝時期的“房產(chǎn)證”。
石碑全文正楷鐫刻,頂格刻“奉憲勒石”四字。告示碑記載,劉氏家祠建于乾隆三十六年(1771),至宣統(tǒng)二年(1910),劉氏族人呈報官府,請求為祠產(chǎn)頒發(fā)官府地契,得到官府批準,并勒石公示。此碑惜無丹工、刻工姓名,經(jīng)考證,此碑疑為清末民初姜堰有名的碑刻家臧柔所刻。
微信圖片_20220526085056.jpg (70.59 KB, 下載次數(shù): 20)
下載附件
2022-5-26 08:47 上傳
該碑是一官府告示碑,本身就是一件珍貴的完整的歷史文書檔案。由于精心保管,因此該石碑歷經(jīng)一百余年仍基本保留原貌,實屬不易。該碑除保存完好外,還有兩個特點。一是官府印滿漢同文。經(jīng)泰州文博專家劉毅考證,官府印正文為“泰州之印”,且一邊為漢文,一邊為滿文,這正是清代官府印的特征。這一方“泰州之印”完全可以作為泰州歷史文化名片的落款之印。
該碑的第二個特點是民間記載與官方文書同碑,在該碑落款的空白處,另刻有“筑祠贊襄人劉厚寬、長發(fā)、榮宣、佩芳、榮才、福、子白、元巽、子棟、惟柏、惟銀、佑仁、萬榮、志高、存仁、耀仁”等字樣,字體自由化,與正文明顯有異,這是族人為表示不忘筑祠贊襄人的功德而添加上去的。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