泰無聊論壇
標題: 王主任 (散文) [打印本頁]
作者: 降c小調(diào) 時間: 2022-5-24 11:13
標題: 王主任 (散文)
王主任
第一次見到王主任是在泰州賓館大堂。
其時我正參與春蘭二廠的籌建。最初連同兩位廠長籌建組才四人,設(shè)在賓館老樓的一層樓上。四個人來自三個單位,都是剛集結(jié)到春蘭麾下的,彼此了解不多。但聽說負責技術(shù)的唐廠長的夫人王麗珍是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。在我們看來是個大人物。介紹的人也是當大人物起碼是當特殊人物介紹的。以后,不少場合,聽人介紹唐廠長時,都把“他夫人是市政府辦公室主任”作為后綴。他既不顯得委屈也無得色。
那天,王主任不知緣何到賓館公干,只見她立于中堂,一手執(zhí)“大哥大”,一手指點著分派下屬。雖僅穿一件洗得發(fā)白的藏藍色春秋衫,但神姿甚颯,氣場很大。
唐廠長則是溫潤儒雅,還在林機廠工作時,大家都叫他唐老師。他是南京林業(yè)大學畢業(yè)后留校任教,后來帶學生在林機廠實習,應(yīng)工廠要求調(diào)過來的。既得以與大學同班分配在林機廠的夫人真正團聚,又實踐了“知識分子和工農(nóng)群眾相結(jié)合”的理想。大學時,他學地是營林機械設(shè)計和制造,在林機廠主持設(shè)計過新型發(fā)動機,又在商機廠擔任過“副廠長兼總工程師”,有理論,有實踐,有技術(shù)管理經(jīng)驗,更有謹嚴縝密的工作作風。他之于二廠籌建可謂是一時之選。
我們幾個沒有技術(shù)背景的也都充在后面搞生產(chǎn)線論證、設(shè)備調(diào)研和引進洽談。所以都歸屬于唐廠長。接觸自然頻密。唐廠長夫婦畢業(yè)于文革前夕,是完整接受了高等教育、有些老派的知識分子。滿滿的“幼吾幼”風范。對這種無須諂媚巴結(jié)、視部屬精神平等的領(lǐng)導(dǎo)我當然也欣然引他們?yōu)閹熼L,雖自視清高,倒不排斥與他們走動。他們還住在南山寺舊居時,唐廠長就曾延請我和南方兄到家品嘗他的北方餃子手藝。有來客至,王主任介紹:這兩位是唐震宇的朋友。降尊紆貴一句話,成為了我和他們后幾十年相處的精神定調(diào)。
真正走動得多,是在他們都退休以后。隔一段時間我會登門看望。王主任也早已改口“小趙”而“光琦”了。王主任是揚州人,習慣在“光琦”后面加個“啊”字,極富韻味和家人感。而我一直堅持著稱呼她“王主任”。叫阿姨,也不是不可,可我覺得俗。再說,拿官職作敬稱的古來有之,比如“杜工部”“王右軍”。稱呼的親切與否,取決于有無感情底色。
王主任夫婦性格差異頗大,唐廠長內(nèi)斂、細膩,凡事必工。王主任外向,做事風風火火,沒有女人常有的婆婆媽媽。沒退之前,彼此都忙于工作,性格差異的困擾還小。退下來以后,二十四小時共處一室,鍋碗瓢盆難免磕碰。我非常有幸,能成為他們共同的傾訴對象。憑他們的人生閱歷當然知道,告訴我,并不能實質(zhì)性解決問題,無非是讓自己的不良情緒有一個釋放的通道。之于我,則無比感念他們把我當親近的人待之。尤以王主任,一個人前人后那么風光、個性那么強勢的人,對我一個晚生后學竟不忌家事外談。
一次,她打我電話:光琦啊,你有沒有空啊?我想約你談?wù)。我當然有空。她又說,在家里談不方便,她想好了,到稅東街一個茶室。我雖慨然答應(yīng),心里還是有點打鼓:如此慎重,萬一她拜托我什么事,我沒能力辦,辜負了她,如何是好。
她選的是一個股市停市日。我如約提前找到茶室。她來后,我們在樓上一間面街的小包房坐定。她先是表達歉意,說老是用家里的事煩我。然后又說明煩我的原因,“因為你是唐震宇的朋友”。接著便談起和唐廠長最近的齟齬,也是之前對我講過的,有關(guān)后輩撫育意見相左的矛盾。一個講地是正理,一個講地是國情,真地是無關(guān)對錯。她想妥協(xié),又不甘。我只能提供出我有限的人生認知,作為開導(dǎo)。雖然,最后她說,“今天跟你一談,我想通了”。我明白,基本出于禮貌。
稅東街這間茶樓,早已改換門庭,那壁人造瀑布業(yè)已不存。我接送孫女時常從門前過,仍會下意識地仰頭辨認那間我和她坐過的包房,淅淅瀝瀝的水流聲似不絕在耳,卻再也沒有機會聽她傾訴了;秀笔且幌伦用靼椎模涸诳此苿傆驳耐獗硐,她其實也是一腔兒女情長,一腔對他人的理解。只是性格慣性使然,讓她找不到,亦或是不習慣訴諸于另一種表現(xiàn)形式。
退休后,她炒了二十來年的股。當初憑朋友關(guān)系,以不多的資金住進大戶室。同室的皆是故交舊識,她很是適意。每天準時拎著包步行到交易所。她告訴我,只要有點賺頭,她就賣。后來,由于證券公司有關(guān)年齡限制規(guī)定,他們都只能居家操作了。恰巧我兒子那時正就業(yè)于一家證券公司,業(yè)務(wù)連三腳貓都算不上的,王主任卻要我引見給她,于是一段時間佶夫便不時把同事的心得轉(zhuǎn)達給她。
去交易所操作和居家操作,之于她顯然有質(zhì)的區(qū)別。前者對她有著積極的暗示:我是有事干的人。每天有規(guī)律性。再就是有同室的幾個老友交際。居家,打破了原有的生態(tài),讓她有點手足無措。海為龍世界,云是鶴家鄉(xiāng),蝸居,哪怕不下庖廚,也不是她的棲止。唐廠長抱怨說:她精力過剩,又沒有其他愛好。實在無法排遣,打電話、接電話。那會兒,她音調(diào)敞亮,神采飛揚。我仿佛又看到當年站立于賓館大堂的她了。
我有幸作為為數(shù)不多的讀者,拜讀過唐廠長寫的十萬余言的自傳,得以管窺他們曾經(jīng)的燃情歲月。同在南林大就學時,唐廠長是班學生主席,王主任是團支部書記。當年的王主任絕非是只知工作不知其他的情感庸人,只是在后來的歲月里,把自己奉獻給了黨,給了工作,心不旁騖,技不二用。其后遺癥是,人退,興趣點卻始終無法轉(zhuǎn)移。至于炒股,在我看來于她其實只是項莊舞劍而已。要不,就不能理解,憑她的豁達和知識結(jié)構(gòu),又炒了二十來年,還會“有點賺頭,就賣”?意不在此矣。逝者已矣,我相信,在那邊,但凡有一點可能,她絕不會去炒股。
之所以定論他們是“老派知識分子”,也源于他們“躬自厚薄責于人”的修養(yǎng)。就我所知他們幫了很多人的忙,及至退下后,不少人便世故地與他們漸行漸遠。每每被人提起,他們總是一副“贈人玫瑰”的釋懷。而對別人對他們的哪怕星點尊敬表示,又都是常懷感念。連續(xù)多年,一位曾受她薦舉之恩的朋友,新年拜年,都給她送一盆鮮花,多是郁金香。我去了,她總是高興地指點著介紹。殊不覺幾年前就已經(jīng)介紹過了。買現(xiàn)住房時,實在拿不出足夠的資金,猶豫再三,才忐忑著去春蘭陶總那兒求援。陶總和他們是林機廠技術(shù)科舊識,相知很深,當即批給“唐震宇購房補貼”十萬元。這個故事,老倆人對我是一遍又一遍講,感激之情溢于言表,歷久彌深。而全然不談她當年為春蘭股票的發(fā)行以及春蘭在快速發(fā)展期與市各部門和企業(yè)間協(xié)調(diào)所作出的巨大貢獻;全然不談唐廠長不負重望、任勞任怨為春蘭發(fā)展做出的極大努力。只因為他們追求地是事業(yè)價值,而不是權(quán)力出租。
我也找過她一次。一六年舊歷年底,建民同學有意幫助鄉(xiāng)梓,委托我在泰州聯(lián)系一家有實力的生產(chǎn)電動自行車的廠家,和巴基斯坦軍方前線工程局合作,到巴投資建廠。當時,我的故主春蘭此產(chǎn)品已停產(chǎn),我想到林機集團。隨后便找了王主任。她當即應(yīng)下來。約好年后上班帶我前往。那天,我開車載上她,途中,她說,現(xiàn)在都是新一班領(lǐng)導(dǎo),還不知他們給不給我老太婆面子。集團領(lǐng)導(dǎo)知道她來,都等著。甚是熱情。盡管后來由于諸多因素未能達成合作。但她“懷著隱憂老著臉皮求人”幫我的一幕,永生難忘。
二零二零年的今天,唐廠長打電話給我:光琦啊,老太婆走了。電話這頭的我一時短路。期期艾艾不知說什么,全是內(nèi)疚。因為離前次登門看望已經(jīng)好幾個月了。一是家里瑣事多,二是盡管知道她處于化療期間,但病情總體還是向好的。什么時候去看她總也不會遲。孰料急轉(zhuǎn)直下竟成天人永隔。
喪事辦完以后,唐廠長分期分批置辦酒席,答謝弔客。我參加的是“老朋友”批。席前,唐廠長通讀了在大洋彼岸任教的女兒寫給母親的信。大概是順應(yīng)著母親的脾性,信寫得情感通達而克制,有些地方甚至流露出率真的調(diào)皮,仿佛母親只是遠游。作為對王主任有一點了解的我,絲毫不覺違和,倒是覺得知母莫若女。
因來的都是他們夫婦二人的老朋友,酒席幾乎成了追思會。我才聽到了那么多有關(guān)王主任的故事。印證了我對她“大人物”的定位。當然,大,是大寫的人之大。
2022年5月23日
作者: 往左走 時間: 2022-6-21 21:09
寫得真不錯
作者: 降c小調(diào) 時間: 2022-6-22 12:07
謝謝!
歡迎光臨 泰無聊論壇 (http://www.denhartogvoegwerken.com/) |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|